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苏公守颍州|苏东坡“润笔”
2023-04-30 07:23:00来源:神羊在阜阳

苏轼作为一代大文豪、大书法家,对文房四宝之类的书画文具尤为喜爱,并多有收藏。对于书画家创作书法绘画作品所付出的劳动,古人发明了颇为文雅的“润笔”之说。


  据记载,“润笔”一词来自《隋书·郑译传》:郑译是隋文帝的开国功臣之一,后因故遭到弹劾贬官。不久,隋文帝感念郑译有开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想将郑译召回。于是,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诏书恢复郑译的爵位,丞相高颎就对郑译开玩笑说:“笔干了。”郑译则回答:“不得一钱(被贬拮据,手头无钱),何以润笔。”后来,“润笔”泛指为酬谢人家写诗文和书法绘画的财物,相当于现在的稿酬。江少虞辑《宋朝事实类苑》记载,宋太宗为了奖励宫廷文人,设专款“润笔钱”并“降诏刻石于舍人院”。清学者赵翼在《陔馀丛考》中说:宋代王寓在宣和七年(1125)八月二十一日,一晚上写了四道制文,宋徽宗给了他特优的酬劳,赏赐了不少堪称无价之宝的御用之物。

  宋代官俸较薄,朝廷此设让文人受益匪浅。譬如元祐六年(1091)三月,苏轼从杭州知州任上被诏还朝,任翰林学士,知制诰,兼侍读。六月十八日,朝廷诏命苏轼撰《上清储祥宫碑》。上清储祥宫原名上清宫,修建于太宗时期,后来在哲宗的曾祖父仁宗庆历三年(1043)毁于大火。这次重修宫殿并于元祐六年(1091)竣工。按宋人礼仪,具有“储祥”(皇室子嗣繁盛)意义的宫殿,必须撰写一块碑刻以示庄重显要。朝廷认为此事非文才书法皆优的苏轼莫属,这或是苏轼奉调回朝的动因之一。苏轼为写好这篇碑记真是下了功夫。六月二十六日,苏轼奏请颁示有关上清宫的历史资料及行文体例等,以揣摩上意,谋篇布局。七月二十八日《上清储祥宫碑》撰写书丹完成,朝廷很满意。在京师期间,苏轼再次遭到了洛党(以洛阳人程颐为首故称,成员有朱光庭、贾易等)攻击,无奈之下,为引嫌求避,多次乞请外任。八月下旬,苏轼知颍州告下,朝廷赐对衣金带马(对衣一袭,金腰带一条,银鞍辔马一匹),并以撰书《上清储祥宫碑》事赐银一千两银子(注:据资料,宋代一两银≈300元人民币)作为稿酬,苏轼上书要求免赐,被诏命不许退,只好收下赐银。

  北宋元祐六年(1091)十一月苏轼在颍州任上,签判赵德麟是其得力助手和亲密无间的文朋挚友。赵德麟的伯父安定郡王赵世准(君平)以黄柑酿酒,名之曰“洞庭春色”送给其侄赵德麟几坛品饮。正赶上德麟以诗请求苏轼写“东斋”榜名(匾额),苏轼则作诗《昨日闻都下寄酒来,戏和其韵,求分一壶作润笔也》。两人尝到了美酒的滋味,苏轼在微醉中润了笔,书写了匾额,谓之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不几天,签判赵德麟又请苏轼喝“洞庭春色”酒,苏轼喜欢这酒,虽说他酒量不大,却喝得醉醺醺的。然后借着酒劲,先作《洞庭春色》诗,他在引中言:“安定郡王以黄柑酿酒,谓之洞庭春色,色香味三绝”;又在诗中给美酒起了“钓诗钩”、“扫愁帚”的绰号,认为美酒既可激发诗兴,又能扫除愁烦。接着则作《洞庭春色赋》,大赞此酒的传奇故事和畅饮后的美妙感受。签判赵德麟请苏轼喝的这碗“洞庭春色”酒收获了一诗一赋,可谓盆丰钵满。

  北宋绍圣元年(1094)闰四月,苏轼贬往岭南,在途中遇大雨留阻襄邑(今河南睢县)。苏轼将元祐六年(1091)作于颍州的《洞庭春色赋》,与元祐八年(1093)所作的《中山松醪赋》二赋一并书写,以述怀心中的不平。这次书写,苏轼用的文房四宝中的名品,纸是李氏澄心堂的纸,笔是杭州程奕的鼠须笔,墨是张传正送给他的易水供堂墨,砚是研磨多年的瑞砚。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二赋写于一卷,真迹全卷高28厘米,长300厘米,“两赋”加上后记共77行686字,是苏轼传世的行书杰作之一。现藏于吉林省博物馆。

  苏轼《洞庭春色赋》书法作品应有两个版本:一是元祐六年(1091)苏轼在颍州酒后作诗书写送给赵德麟的;二是宋绍圣元年(1094)农历闰四月贬往岭南遇雨留阻襄邑所书二赋之一。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苏公守颍州|苏东坡与“新渡..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东坡与颍州桧柏的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