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州南城“明槐”的故事
2024-03-29 16:05:00来源:颍州新闻网

阜阳市区南城墙与西城墙交汇的拐角处,过去有一座称“克敌楼”的角楼(敌楼)建筑,楼内尊奉着“白衣大士”,因此又叫“白衣楼”。

楼下东北一片地域曾是抗战期间赫赫有名的抗战中学、省立第四临中等单位。院内的一株古槐树植于明弘治(1503)年间,距今已有500多年的高龄,百姓称为“明槐”。这棵沧桑的古槐树像一位历经磨砺的老人,目睹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诸多历史事件。

远近闻名的白衣观这处地方,当年古树参天,绿树成荫,松柏夹道,环境优美。曾有一位叫韩振国的风水阴阳先生,为讨好作恶多端的安徽督军倪嗣冲(皖系军阀,阜南县人),谎称此处是“龙脉”。

于是,野心勃勃的倪嗣冲便霸占了这块“风水宝地”,盘算着建设一座“将军府”,在建材齐备正欲大兴土木之际,政局风云突变,1926年北伐军光复了阜阳,倪嗣冲集团倒台,财产全部充公,政府利用这批建筑材料建成了中山学院。此后,阜阳抗战中学、阜阳第一公园、阜阳县运动场、阜阳省立医院、皖北行政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等,都先后在这里设立过。

民国二十七年至三十三年(1938-1944),日军飞机编队4次狂轰滥炸阜阳古城,扫射平民百姓,投掷烈性燃烧弹,造成全城一片火海,烟云蔽日,燃烧多日,不仅造成数千人伤亡,而且城里不少古建筑和文物遗存毁于战火。

尤其是1944年5月的一天,日机重点轰炸了大寺街和西南城的省立第四临时中学地域,致使这棵明代古槐树受到严重损伤,树干处被烧毁,渐渐腐朽形成可容纳一人的大空洞。但古槐却以惊人的毅力生存下来,枝叶依然繁茂,显示着劫后重生的执着。

遭受日本军机轰炸后的阜阳城

1948年秋,解放的号角在阜阳上空吹响,盘踞阜城的国民党驻军第新编74师,为修筑工整负隅顽抗,强行将校园内的300多株大树砍伐殆尽,但对于这棵古槐,士兵们认为是棵“神树”,谁也不敢砍伐。长官怒斥了士兵,亲自操斧上阵,当斧头刚碰到树皮,就感到胳膊阵阵酸痛,浑身疲乏无力,一时惊恐万状,只好作罢。古槐树神奇地躲过了一劫。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多年来未曾开花挂果的古槐树,却神奇般地结了一树的荚果。饥饿浮肿的同学们争相采摘,弥补了伙食的不足,同学们都说古槐树真有灵气,是一棵有情有义的救命神树啊。

更为有趣的是,2002年,在古槐树的中空位置奇迹般地长出了一株小槐树,目前已长的比碗口还粗,人们喻为“古槐抱子”,后继有树。

目前,这株“明槐”受到了特殊的保护,浇筑了钢筋水泥支架,加装了不锈钢围栏,杜绝了在树下焚香祭拜现象,加挂了省政府颁发的国家一级古树名木保护牌,并入《阜阳古树名木志》。

上一页:清末“阜阳桑蚕学堂”曾率全省之先.. 下一页:清代“阜阳义仓”谁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