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三株古树名木见证阜阳红色历史
2023-04-17 06:50:00来源:阜阳市城市规划展示馆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Ljib4So7yuWiaqdbyV0dgBWPRTibd3QicsYfUDqsGeE7cIibbdXTRJZU70Qau1GlSGzgUcnCFRiaeNSWqqamWZWEWCEA/640?wx_fmt=png";);">



目前,阜阳生长着51科100多种木本植物。其中,不少古树是见证历史变迁的“活文物”,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和红色记忆。在颍泉区行流镇“四九”起义纪念馆,有中共早期党员魏野畴亲植的老枣树;在阜城碾盘街张姓居民宅院中,生长着一株130多年树龄的古枣树,见证了中共皖北特委的革命活动;在阜阳现代职业学校(原阜阳市一职高)院内,有一株518年树龄的“明槐”,见证了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员周季方领导的“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开展革命活动及“抗战中学”培养抗日青年的历史印记。

01

“四九”起义旧址魏野畴手植老枣树

在颍泉区行流镇王官集,有一座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东寺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共阜阳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场所,是“四九”起义的策源地。旧址上的阜阳“四九”起义纪念馆,是安徽省红色教育和党史教育基地,被列入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旧址上的老枣树,是魏野畴当年亲手所植,是目前我市唯一一株国家一级保护历史名木。

老枣树高约10米,胸围117公分,树冠遮盖面积150多平方米。枣树春来枝叶繁茂,金秋红枣飘香。月牙池旁碑石上刻着:“这是1928年2月,中共皖北特委书记魏野畴及其他同志亲手栽的枣树”。

1927年8月,中共早期党员魏野畴受党派遣,由河南来阜阳开展革命工作。1928年2月7日,魏野畴主持召开会议,决定由高桂滋、杨虎城部队中的中共党员和地方党员联合成立中共皖北特委,魏野畴任特委书记。

会后,看见地方群众栽树,李瑞甫委员提议,我们也栽几棵吧。大家一致赞同,有的说栽桑树,有的说栽槐树。魏野畴说:“栽枣树吧。枣树、枣树,不就是“早富’吗?我们共产党人干革命的目的不就是让劳苦大众早日富裕,过上幸福的日子吗?”大家拍手叫好。参会的枣树行村农会负责人提供了“欧阳贡枣”树苗,特委成员在魏野畴带领下,挖土浇水,在月牙池边郑重栽下这棵寓意深远的枣树。

“四九”起义失败后,魏野畴率部向西南转移,途经临泉县老集时牺牲于界南河边。解放后,临泉县政府在魏野畴牺牲的老集镇建有烈士陵园和纪念广场,建有魏野畴雕像。

1996年4月8日,“四九”起义68周年纪念日前一天,魏野畴烈士的孙女魏秋英、魏淑敏,专程从陕西老家赶来,遵照父母嘱托,先到临泉老集魏野畴烈士陵园扫墓,并从爷爷陵墓旁起出两棵木槿树,一棵栽植在阜阳“四九”起义纪念碑月牙池旁,寄托对爷爷和先烈的崇敬和哀思;一棵带回了陕西老家,栽植在奶奶何玉洁的墓旁,象征与魏野畴烈士永远相伴。

02

阜城碾盘街古枣树见证皖北特委革命活动

在阜阳南城碾盘街,张姓居民院中生长着一株130多年树龄的枣树。树高10米,胸围约163公分,一个人搂不过来。枣树为张姓居民先辈所植,品种为圆润脆甜的铃铛枣。这株树干虬曲的枣树,见证了魏野畴领导的中共皖北特委在阜阳城开展地下工作的历史,被列为国家三级古树保护名录。

阜阳早期共产党员吕盘铭的寓所,是一处三进院落四合院,抬头就能看见这株百年老枣树。吕盘铭,城东插花庙附近吕寨人,武汉师范毕业后在阜阳县立初级中学(阜阳三中前身)当老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经常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回家乡插花庙开展农运工作。吕盘铭为皖北特委在阜阳城区的秘密活动和阜阳“四九”起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白色恐怖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风险无处不在。为安全起见,皖北特委机关驻地和特委书记魏野畴的住处经常变动。魏野畴在阜城开展秘密活动时,常住在碾盘街吕盘铭寓所。在这里,魏野畴给中共中央写过工作报告,派胡英初、刘贯一等同志在马实昌家油印《皖北通讯》,成立了中共阜阳临时县委。1928年3月28日,魏野畴在碾盘街寓所召开了特委扩大会议,酝酿阜阳“四九”起义计划。

03

阜阳一职高“明槐”见证抗日活动历史

阜阳西南城墙拐角处,是明代道观白衣楼所在地,始建于明代正德九年(1514年),当年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民国时,安徽督军倪嗣冲霸占此地,计划建设“将军府”,正欲大兴土木之际,政局突变。1926年北伐军光复阜阳,倪嗣冲集团倒台,财产全部充公,当地政府利用这批建材建成中山学院。此后,阜阳第一公园、阜阳县运动场、阜阳省立医院、省立阜阳第五女子中学、省立颍州师范、国立第八中学、抗战中学、省立第四临中、皖北行政学院、安徽师范大学阜阳分校等先后设在这里。现在,这里是阜阳现代职业学校所在地。

在学校北侧教学楼后面,有一株老槐树,为明弘治年间所植,人们习称“明槐”,距今已有518年树龄,树高8米,枝下高2.1米,胸围282公分,冠幅直径12米。这株古槐见证了抗战期间“中共皖北特委机关”在阜阳开展抗日活动的历史。

史料记载,1938年2月,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政治部工作总队第一中队(简称政一队)70多人进驻阜阳城,其中,共产党员20多人,民先队员(团员)30多人,并建有党支部,贾世珍任书记。1939年1月3日,根据中共豫皖边省委指示,以“政一队”党支部为基础,成立中共阜阳县工作委员会,书记贾世珍。1939年1月,阜阳行政专员郭造勋与其秘书任崇高(民主人士)在省立阜阳第五女子中学校址创办抗战中学。由任崇高兼任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和教务处主任。学校计划招生300人,实际报名600人,最后增至1000余人。阜阳抗战中学成为培养抗日青年的摇篮。为适应抗战需要,学校把毛泽东著作《论持久战》等列为教材,由共产党员任教员,经常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统一战线,学生还可阅读到宣传抗日的报纸。抗战中学培养的学生,大多奔赴抗日根据地,参加了新四军。

1939年5月,中共豫皖苏边区省委为加强对阜阳国统区中共党组织的领导,派组织部部长兼新四军第4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周季方,来阜阳组建中共皖北特委。周季方利用同乡等关系,在抗战中学担任语文教员,并以教员身份为掩护,团结爱国人士、阜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秘书兼“抗战中学”教务处主任任崇高,并多次拜访时任阜阳行政督察专员郭造勋。郭造勋接受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支持群众抗日活动。

随后,周季方正式组建中共皖北特委,任特委书记。皖北特委在开展统战工作的同时,组织领导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救亡活动。

皖北特委机关设在周季方家中,大家均以老师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工作。抗战中学成为皖北党的地下活动和阜阳抗日救国活动的指挥中心,实现了对全区党组织的统一领导,恢复健全了各县县委领导机关,并设立了联络站,开展党的秘密活动。

特委机关报《淮流》,经常转载《新华日报》文章,宣传国共合作和抗日救国的方针政策,革命火种由此撒遍阜阳大地。在中共皖北特委领导下,阜阳地区各县成立了各级民众抗日总动员委员会和群众抗日团体,广泛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团结一批爱国民主人士和国民党军政人员,形成了阜阳国共合作、联合抗日的新高潮。

从1938年起,日军飞机轰炸阜阳城,古槐树受到严重损伤,加之经年累月烧香祭拜,致使树干腐朽、形成空洞。但古槐树以惊人的毅力生存下来,枝叶依然繁茂。1985年9月,中共皖北特委机关旧址(1939年5月—1940年1月),被阜阳行署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基地。目前,这株“明槐”被列为国家一级古树保护,受到良好养护。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阜阳行政区划当代史,曾辖三..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走进阜阳历史的苏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