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地名曾用名,比如南京原名叫金陵,合肥叫庐州,黄山叫徽州等,很多人都觉得还是原来的名字更有诗意,也让地名要不要改回去的讨论,成为热议的话题。
提起地名变更,有些人觉得阜阳不如颍州有文化底蕴的感觉,但殊不知阜阳这一称呼才是这片颍州大地最初的名字。
阜阳一词最早是在东汉汉顺帝时候出现,《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济南王传》载: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侯国故址在今市西,今临泉县境。阜阳县及阜阳市因古阜阳侯国为名。
临泉黄岭“阜阳侯”,为何为“阜阳”?
东汉永初二年(108年),汉顺帝封济南简王刘错之子刘显为阜阳侯,他的侯国也就是今天的临泉黄岭镇。关于为何汉顺帝要给儿子赐封“阜阳侯”呢?史书没有给与任何记载。几百年来成为许多史学者的研究,至今还未解惑。
北魏置颍州,阜阳从此进入颍州时期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汝阴县(今安徽阜阳市)。隋设汝阴郡,唐设颍州,宋设顺昌府,元属汝宁府,明属凤阳府,清为颍州府,直到清雍正时期,将颍州升为府治,而将颍州城区赐名“阜阳县”。然而,雍正为何赐名“阜阳”则成为历史之谜。
乾隆帝为何赐名“阜阳”?
长期以来,阜阳人们说起“阜阳”二字的来历,总会说雍正帝赐名阜阳。其实不然,实乃乾隆帝赐名。安徽巡抚王纮所奏颍州改府设县,而得“阜阳”。为此,清道光《阜阳县志•沿革考》卷二载:“阜阳之名县恭承,高宗纯皇帝钦定嘉名……”。这其中,一方面承袭了东汉诸侯国的名称,另一方面,阜阳东有土阜,名为郪丘,汉置新郪县,隋有颍阳县,合二县之名为阜阳。颍州为府,阜阳为县,自然是合县名而用。这大概就是阜阳的来历。
阜阳历史悠久,地域广大,迄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地区繁华扼要的一大都邑。宋代进入鼎盛时期,欧阳修、苏轼曾在此为官多年,唐宋八大家中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四人同与杭州西湖齐名的颍州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留有“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等赞美颍州西湖的千古佳句。
随着时代科技的进步,城市化发展像是按下了加速键,眼见着一座座老建筑倒下,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城市原来的模样知道的人也越来越少。
历史中阜阳位于中原文化区的边缘,在中原文化对周围地区辐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阜阳重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在如今城市的新旧更替中,已经难寻当年的痕迹,新时代、新建筑的传承,历史文脉的重塑,想要了解更多的时代记忆,清河宋街将会是一个好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