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特征。颍州区今年被确定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百个县之一,在春耕春播的关键期,这个区在新技术普及、新品种运用上使出“浑身解数”,来看记者发自玉米单产提升春播现场会的报道。
现场会上,气吸式玉米播种机成了主角,被大家团团围住。
“我们播种为什么(能)达到精准度,因为每个孔只能吸到一个种子。”
精量播种每个孔只吸收一粒种子,这让种植户杨雷将信将疑,伴随着播种机的开动,杨雷和大家紧跟其后,扒开种穴,查看种子数量、测量株距。
“7、8、10,正好14公分。”
每颗种子恰好落入种穴,株距14公分,播种密度、深度均匀一致。
“一亩地(播种)6500颗左右。”
每亩地6500颗的播种量较过去增加了2500颗左右,如何保证植株的营养和抗倒伏能力?现场会上展示的水肥一体化滴灌设备解开了大家的疑惑。
颍州区农技推广中心主任 马斐说:“密植了后期的水肥要跟上,我们要在玉米地里铺滴灌达到水肥的要求。”
颍州区田集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杨雷说:“今天来学习成效很大的,我也准备投资买两台,把钱投进去,我们干得还起劲,还有劲。”
播种方式改良了,选择什么样的玉米品种又成了关键。安徽科技学院玉米科研团队带头人余海兵,带着新研发的甜糯玉米品种特地从合肥赶来与种植户们进行交流探讨。
“(甜糯玉米)目前市场的需求量是供应量的150倍。”
供需间的巨大差距,在京九路街道丁寨村党支部书记刘依杨看来,不仅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机遇,也是对村党员干部干事能力的挑战。
颍州区京九路街道丁寨村党支部书记 刘依杨说:“我们也是到岳西考察鲜食糯玉米的生产加工一条线刚回来,我们急切地想见余教授一面,把技术学来,这样能帮助村民规避一些风险,后期我们鼓励村民去种植的情况下,亩均可以帮助村民增收在1000元左右。”
今年春季,颍州区预留了526亩春地进行玉米密植滴灌精准调控技术的应用示范,今夏,全区预计推广10万亩玉米单产提升工程项目。
安徽科技学院发展地方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余海兵说:“玉米密植精准调控技术,是我们2023年农业部,也是国家发改委把它作为10个重大引领技术之一,把这项技术发挥的最大化,对我们安徽省乃至全国来说都是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