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古颍州最大官府粮仓与预备荒政六仓
2023-04-28 14:51:00来源:神羊在阜阳

古代颍州官府粮仓最初坐落于城西北隅,即今建设街明清颍州卫遗址北面地域。北宋时即为仓储基地,元代时称为粮储仓,明洪武初为颍州军事机构颍川卫(亦称颍州卫)屯粮的军储仓,明正统二年(1437)改为颍州官府所属广积仓。

  明初,朱元璋在建立和巩固政权的过程中,恪守“广积粮”的战略,建都南京后下令全国各府州县都要设“广积仓”、“预备仓”等仓储基地。明成化《中都志》记载:颍州“广积仓,在城西北隅。原系颍川卫军储仓。正统二年(1437)改属本州。”明宣德中(约1430),颍州由判官杨暹主政,因原址地狭难以拓展,遂将广积仓徙建于南城故汝阴县治(今军分区旧址)旧址。在广积仓院内初建“秋收冬藏”四字廒(廒,即收藏粮食的仓房)等。明成化十一年(1475),知州张梦辅创建“往”字厫、“日月”二字廒,收贮备荒杂粮。明成化十三年(1477),同知刘节创建“来暑”二字廒,修缮“秋收冬藏”四字廒等。以上仓廒四十余楹。后又在广积仓内增建颍川卫军粮仓,“厅西北厫二连,原额颍川卫修,”由广积仓所代管。明嘉靖年间,南城的“预备小仓”也移到广积仓内,添建仓廒三十二楹。

明嘉靖二十六年《颍州志》城图

  明嘉靖十九年(1540),颍州按察分司兵备道署佥事苏志皋,在广积仓大院东西两侧创建消火巷(俗称小火巷)作为消防通道。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知州李宜春修缮广积仓;嘉靖二十六(1547),知州李宜春修缮预备小仓,“并新建厅三楹,外大门一座,周以垣墉。”

  至此,在州城内官府的广积仓、预备小仓和颍川卫的军粮仓,实行了“三仓合一”的统一管理模式,总计有仓房80余楹,规模宏大。各仓廒门楣皆悬挂寓意丰富的传统匾额,仓院前建有大仓巷方便出入,仓巷口竖有“广积仓”大石牌坊,彰显粮仓重地的森严气象。广积仓设有仓大使一人,副使一人,吏、攒典等人负责管理,另设有斗级等八人,负责米谷扬晒、抬斛折席、巡仓看守等。

  创建于明宣德年间,完善于明成化年间的颍州广积仓,成为明代颍州城最具规模,庞大而规范,符合粮仓营造模式的宏伟建筑,是颍州历史上最为典型完备的官府大粮仓,也是明代南城大十字街东西三座标志性建筑(察院、儒学、官仓)之一。到了清乾隆二年(1737),不知何故废弃广积仓,择址今文德街北段路东附近重建官仓,“内有瓦房二十一间”,时称裕丰仓,亦称西常平仓、西仓廒。根据清乾隆廿年《阜阳县城图》对裕丰仓的标注,其大体位置在迎祥观东南方向,前后赵胡同斜对面,相当今文德街北段路东原储氏宗祠旧址(上世纪60年代改建为第四粮站)到仁里巷胡井院所在地域。

明正德《颍州志》州图

  明成化九年(1473)任颍州同知的刘节,对颍州粮仓建设的贡献最大。刘节(1247-1487)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原知州张梦辅于成化十五年(1479)调任磁州后,临川人刘质来任颍州知州,至成化十八年(1482)离任,后多年未配知州,由同知刘节主持全面工作。刘节勤政廉勉,在粮仓建设、赈灾救荒、粮食生产、城市治理、水利工程和文化教育等方面颇有建树,深受百姓爱戴,后积劳成疾,于成化二十三年(1487)病故于颍州同知任上。他在任时不仅创建了广积仓内的“来暑”二字廒,修葺了“秋收冬藏”四字廒等一系列仓房,而且高规格、高质量地重建了遍布颍州乡镇的预备荒政六仓。

  明成化十四年(1478),刘节全面考察了明宣德中建置在乡镇的预备荒政六仓,发现以前建仓时虚与应付,选择建仓基址失当,有的在旷野,有的在洼坡,建材多用土坯墙覆草顶,不仅成了随修随废的“豆腐渣”工程,而且还发生了许多事故。如东乡的陈村仓,与空旷的牧马草场连界,东南北三面皆为沟塘水面,四处稀有人烟,曾有饥饿的百姓渡河偷粮而溺死于河中。再如离州城八十里的北乡王市仓,地势低洼,遇有大雨,仓基则浸泡水中,发生过百姓隆冬冻饿死于粮仓附近的悲剧。对此,同知刘节深感痛心,他说:“官府建预备仓的初心是为了赈济灾民,结果却适得其反造成了灾祸,如果官府在以后的救荒赈济中能诚心为百姓着想,时常修葺并保持粮仓完好,百姓就有了指望。”刘节汲取了以往建仓敷衍了事的教训,立足长远,统筹规划,并在选择基址和使用建筑材料上达到了当时的最高规格。“措置财用,或置民地,或移官地,在高爽者听重新创建”预备荒政六仓。“每仓,廒二座,官厅一所,厨庖一所,大门一座。旧皆覆草,今悉以陶瓦,旧壁以土坯,今悉以砖石,且必置于居民稠集处”,以避免悲剧重演。

  刘节重建的预备荒政六仓,即东乡留陵仓(今颍东区口孜镇境内),西乡栗头仓(今颍州区九龙镇境内)、沈丘仓(今临泉县沈子国遗址境内)、田村仓(今界首市田营镇境内),南乡七旗仓(今阜南县王化镇境内),北乡横桥仓(今利辛县王人境内),较好地体现救荒济民的意图和仓储营造规范的要求。


上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苏东坡拜访颍州仙翁.. 下一页:相约安徽·向春而行丨苏公守颍州|苏东坡与皇赐御..